中國時報 A6/菲律賓專題─台菲關係篇 2007/04/25
【江睿智、梁東屏/專訪】
菲律賓貿工部資深副部長阿奎諾(Thomas G.Aquino)表示,政治不穩定及基礎建設不足是造成菲律賓經濟遲緩的原因,但他強調,五月份即將進行選舉所帶來的政治不確定只是短暫性因素,菲律賓經濟會持續好轉。
阿奎諾是菲律賓經濟老臣,歷任多位領導人的變換,也是台菲實質經貿談判的主談人,對於菲律賓當前的困境,他也作了詳實的回應。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為何菲律賓會有如此戲劇性地衰退?
答:很多因素造成菲律賓發展緩慢,包括政治不穩定、快速成長的人口、缺乏基礎建設等,但是我們政府已做很多努力,自二○○一年起菲律賓GDP呈現明顯成長,雖在二○○五年時因政治又而受到震盪,但去年菲GDP成長率達到五.四%。基礎建設的確是成長的瓶頸。去年世界競爭力評比報告,在六十一國家中,菲律賓基礎建設是五十六名,比二○○二年的四十七名還要退步,其中的基本建設,包括水、道路及電等,菲律賓還是最後一名。此外菲律賓還面臨出口競爭力不足、勞工生產力低落、城鄉發展不均,政府效力不彰等挑戰。
問:為何菲律賓對外資不具吸引力?
答:中國和越南因與美國關係改善,使得過去菲與美國享有較平等的商業關係的優勢已不再。但菲律賓總體經濟也已較為穩定,為了彌補基礎建設的落差,政府將在未來四年內投注三七二○億披索在大型基礎建設,包括機場、港口、鐵路、快速公路等,政府致力在財政及經濟改革上,對於五月即將進行的大選所帶來的政治不確定,將只是短暫性因素,菲律賓商界對進一步經濟成長很有信心。
問:菲律賓失業率仍高,許多菲勞到海外打工,其匯回支撐國內經濟,你認為這是一個適當的經濟發展策略?
答:我要特別強調,我們政府認可菲勞匯回對經濟貢獻,但這不意味我們將推動菲勞到海外工作,視為經濟成長及國家發展的工具。政府尊重勞工自由移動的意志,而菲勞選擇到海外工作仍受到國內勞工法令的保護。
我必須承認,菲律賓高失業率是一項重大議題。自二○○○年至○ 五年,國內平均失業率高達十一.四%,去年降到七.九%;我們希望在國內創造就業,例如外包中心創造不少工作,我們也鼓勵年輕人創業,希望像台灣一樣,有旺盛的中小企業。
問:菲律賓現也發展與中國關係,而台灣與菲律賓投資關係發展得早,你如何看兩岸?
答: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菲關係是建立在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上,今年一月底在宿霧舉行的東協高峰會,中國更同意對菲律賓開放服務業,我們將多化出口市場,降低對美國、日本的依賴。而台灣是菲律賓主要投資國,去年蘇比克灣八十五%投資都是來自台灣公司,菲律賓歡迎台商投資,特別是半導體、紡織、化工、金屬等產業。
菲律賓視中國、香港及台灣為一個大中華經濟圈,占菲律賓最大的出口,達到二十一.九%,去年對大中華經濟圈的出口成長一○.九%,足見該區域對菲律賓的重要。
目前分類:News Update (34)
- May 08 Tue 2007 22:29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台菲關係篇]菲貿工部副部長阿奎諾:基礎建設落後 拚經濟矮一截
- May 08 Tue 2007 22:27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台菲關係篇]傳聞王又曾也想來 通緝犯外逃樂園
中國時報 A6/菲律賓專題─台菲關係篇 2007/04/25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菲律賓因距台灣近,島嶼又多,很多通緝犯外逃,首選就是菲律賓。最近國內「最大條」的經濟犯王又曾一度傳出將降落在菲律賓,我駐菲代表處人員很緊張。其實,因為台菲犯罪活動相當頻繁,我駐菲律賓代表處,是少數有刑事警察及調查局人員派駐的外館。
據相關人士透露,就調查局掌握,目前至少有四、五個經濟犯,帶了很多錢偷渡前往菲律賓,很需要透過與菲政府協助,才能逮人歸案。
最近,因台灣毒品抓得嚴,毒梟就往外跑,也將生產基地移到菲律賓,成為菲律賓官方目前列為打擊犯罪首要標的。
熟悉內情人士描述,這類的犯罪型態通常是自大陸進口一個個成衣、蒜頭貨櫃,裡頭藏著毒品,台灣則是提供資金及技術,在當地加工後,有些毒品在當地銷售,有些則再出口回銷到台灣及大陸。
菲律賓近來吸毒人口有增加趨勢。一位台商說,他曾有次高爾夫球場門前,親眼見到一位躺在地上抽搐的吸毒者,問他身邊的桿弟:為什麼這人要吸毒?!桿弟竟然回他說,「因為吸了就不會餓!」這話令人鼻酸,在菲律賓,吸毒與貧窮是相生的。
- May 08 Tue 2007 22:20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台菲關係篇]中韓進逼 蘇比克灣台商告急
中國時報 A6/菲律賓專題─台菲關係篇 2007/04/25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蘇比克灣是台商南向最具指標性的基地。「大陸的『晶牛』要進來了,韓國人後來居上,突然變多了,」蘇比克灣台商協會長何秀蓮很焦慮地說,「我們是先來的,台商在這裡都掛台灣國旗,但不用幾年台商將被擠出去。」
台商在蘇比克灣最大廠緯創,但緯創廠區大門外圍,正有建築工人築圍籬,幾乎把緯創的門面招牌要遮住了,他們是一家韓國旅館集團,何秀蓮氣得說,「太過分,把緯創綠地都拿去了!」台商就在自家門口與韓商短兵相接,氣氛顯得有點緊張。
南向政策不彰 用地被拿走
第一家大陸廠商晶牛已與菲方簽約,預訂投資三億美元,興建玻璃廠,五月就要動工,一口氣就要了一百公頃土地,搞一個小型工業區;而韓國韓進重工則在灣園區對面岸邊,投資十四億美元興建造船廠,近期就要開工。蘇比克灣緯創總經理More Chuang說,韓進揚言二 ○一○年要在當地僱用二、三萬名員工,簡直就是韓國城(Korea t own)。
而大陸及韓商進逼蘇比克灣,對台商最大的威脅是,灣區內有限的土地將被拿走。這個事實已經在發生。
台商是最早到蘇比克灣的外資,在經濟部主導南向政策下,在一九九四年我方世華開發公司與菲方合組成立蘇比克灣開發管理中心,共同推動「蘇比克灣工業園區」,全部共有三百公頃土地,分三期開發。
三年內沒動作 恐被趕出去
但是十多來,南向政策成效不彰,台商紛紛撤出蘇比克灣,只開發到第二期,第三期遲遲無法動工,菲方決定將原本給台灣的第三期土地移給了大陸晶牛廠設廠之用,「好好一塊地被拿走,」何秀蓮抱怨。經過爭取,菲方劃了另一塊土地給我方,我方經貿官員私下評估,「如果三年內再不有動作,台灣將會被趕出去!」
即便是在一期區內,仍看得到很多未開發的土地荒廢著。緯創即便租地達十五公頃,並已在蘇比克灣開闢了四條生產線,全盛時間僱員達到五千人,但還是經歷了產能縮減的痛苦,至今廠區內仍有三公頃土地,租金照繳但未開發。最早緯創在這裡是生產桌上型電廠,一九九八年該生產線移到大陸去後,改生產筆記型電腦,而今年筆記型電腦又要移到大陸去,蘇比克灣基地改做手持型PDA,僱員也降至二千名。
「沒有群聚效應是蘇比克灣最大的弱點,」More Chuang說,緯創要自海外進口半成本再外銷,成本就增加。
全盛三百廠商 剩不到五十
Hitachi(台灣日立)菲律賓公司製造本部總經理許叔平說,最初來到蘇比克灣生產是希望產品銷往菲律賓,但是發現進到菲律賓關稅反而更高,根本無競爭力,因生產不如預期,廠房沒有再擴充,於是一塊地就一直空著。
蘇比克灣開發管理中心總經理林繼武回憶說,台商在蘇比克灣全盛時期曾有三百家廠商登記要租土地,搶著來,但是,後來只剩一百家,現在更只剩下四、五十家業者。
台商第一期園區都使用不滿,管理中心在營運壓力下,將二期開放給其他國家業者進駐,也不再只限於製造業,最積極的就是韓國。林繼武說,除了韓進進駐灣區的另一頭,韓國還有一些做商業、退休村、賭場也要進來二期,「去年中到現在,海邊這塊地都被韓國人佔了。」
東協入口窄化 猶如菲縮影
台商在蘇比克灣的處境,是在菲律賓的一個縮影。菲律賓台商、台幹加上眷屬,全盛時期有十二萬人,如今只有一萬人左右。這些年台商撤離菲律賓,韓國及大陸卻對菲律賓積極,除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城外,馬尼拉已出現韓國街。
我駐菲代表吳新興認為,菲律賓之所以被中國、韓國「鎖定」,有其戰略思考,亦即要掌握、利用菲律賓這個海外資源,掌握資源和源能,作為它國家發展的戰略腹地。對台灣及台商來說,菲律賓離台灣只有一水之隔,是台灣的「大後方」,也是進入東協的入口,是否應該要有更宏觀的思考?韓國在全球布局之深之廣,值得台灣深思。
- May 08 Tue 2007 22:14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經濟發展篇]東亞強國開倒車 政治動盪 沒人敢來投資
中國時報 A5/菲律賓專題 經濟發展篇 2007/04/24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二次戰後菲律賓曾是東亞僅次於日本的強家。在台灣經濟還未起飛的一九七○年代初期,呂秀男辭掉台糖月薪二千二百元新台幣的工作,決定赴菲律賓替華人大班陳永栽養豬,賺一個月四百美元,匯率好時,他在菲律賓賺到的錢是在台灣的八倍。
一九六五年時國際貨幣基金(IMF)針對東南亞國家進行下世紀預測,菲律賓是被列為最有前景國家,而當時新加坡才剛獨立,最不被看好;如今發展,結果卻是完全倒過來。
菲律賓經濟發展更飽受政治動盪之苦。菲律賓第二大麵粉廠Forem ost Milling Corp.董事長Alfonso A. Uy說,在一九八四、八五年馬可仕政權末期,因政局動盪,菲律賓開出的信用狀,全世界都不要。
而繼任者艾奎諾夫人,對經濟事務又不明瞭,只要是馬可仕政府做的事,她一概推翻,最有名的例子是馬可仕借錢蓋的電廠,不讓它運轉,硬是把它停掉,到現在二十一年已經過去了,電廠壞掉了,但蓋電廠的外借還沒還完,造成現在電不夠,無形中電價很貴,「基礎沒打好,沒人敢來菲律賓投資。」
「菲律賓被很多國家趕上了」,菲律賓經建會副部長Augusto B.S antos說,菲律賓在社會發展和教育上投資不足,以及基礎建設嚴重缺乏,無法吸引外資,發展私部門。
舉例來說,馬尼拉、克拉克機場至蘇比克灣這個廊帶可說是菲律賓最重要的經濟命脈,但美軍一九九一年撤走後,這條高速公路談了十年,近二年才動工,最快明年初才會完成。
Augusto B. Santos帶著自嘲口吻形容,菲律賓去年經濟表現不錯,中央銀行統計去年吸引了二十三億美元外人直接投資(FDI),超出預期,但中國去年就吸引六百億美元,去年菲律賓旅遊業不錯,但泰國去年旅遊就超過百萬人口。和鄰近國家相比,菲律賓的發展總是慢好幾拍。
- May 08 Tue 2007 22:08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經濟發展篇]北京多方拉攏 出手闊綽 棕色美國人 漸向中國傾斜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菲律賓被西方世界形容為「棕色美國人」(Brown American),她是美國在亞洲的代理人,但近來中國勢力在菲律賓崛起。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去年九月訪菲,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更到蘇比克灣訪問,挾著其外匯存底優勢,積極援助菲律賓的基礎建設,提供優惠利率,但工程都由中國公司承包,例如已了談三年之久的南線鐵路工程,現已在徵收土地,接下來中國還要為馬尼拉蓋北線鐵路。早先,中國更計畫投資一○億美元開採菲律賓鎳礦。
中國對外宣示,在三年內提供菲律賓二十億美元低利貸款。今年初中國總理溫家寶藉在出席宿霧東協峰會之際,在呂宋島找了五公頃土地,計畫種玉米、水稻,將回銷中國,目的是要解決中國糧食不足問題,未來目標還要擴充至一百公頃面積,中國對菲出手闊綽。
我駐菲代表吳新興分析,中國進入菲律賓有其大戰略思考,除了掌握菲律賓豐富的資源,如油、鎳礦等,以解決它十幾億人口所需的資源;在美國的圍堵下,中國更想從菲找缺口,更想在東協發揮影響力。
菲律賓總統艾若育也頻頻與中國愈走愈近,除了去年十月親自出席廣西南寧舉行的與東協建立關係對話紀念峰會,今年四月艾若育也將再度訪問中國參加博鰲論壇。
一位我方政界人士觀察,早年因中國未開放,僑界多往台北跑,如今中國勢力崛起,而台灣南向政策後繼無力,馬尼拉僑界已有向中國傾斜的徵兆,許多華僑現在也都想回到廈門投資。
與兩岸都友好、與艾若育也有私交的菲華商總會理事長蔡聰妙就倡議,利用菲律賓資源、台灣的資金與管理,以及大陸市場,將海峽兩岸、菲律賓結合成「金三角」,他認為,一定要藉由大陸成長,才能把菲律賓經濟帶起來。
- May 08 Tue 2007 11:49
[轉錄][自由電子報] 薩科茲勝選 法國向右轉
〔編譯陳泓達/綜合巴黎七日外電報導〕法國總統大選結果七日揭曉,右翼「人民運動聯盟」(UMP)候選人、前內政部長薩科茲以超過五十三%的得票率,擊敗得票率近四十七%的社會黨候選人賀雅爾;八十四%的投票率更創下近三十年來的新高紀錄,印證這場選戰空前激烈。
五十二歲的薩科茲為匈牙利移民之子,他將是法國首位出生於二戰之後的總統。在勝選演說中,他強調將迅速開展改革事業,徹底和過去切割,成為全民總統,為法國歷史揭開新頁。他向巴黎協和廣場上的三萬名支持者表示,「我不會背叛你們,我不會欺騙你們,我不會讓你們失望。」
35工時政策鬆綁
薩科茲主張對外來移民採取更嚴苛的限制,並制定超時工資免稅的立法,放寬每週工時三十五小時的上限;減稅四%以刺激經濟成長,以及規定鐵路等壟斷性公營企業必須在罷工時維持最低服務,以降低工會發動罷工的影響力等。薩科茲發出豪語,將在二○一二年時使法國失業率降低至五%以下。法國目前失業率為八.三%,是歐洲失業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美、歐國家領袖都對薩科茲當選表示祝賀與期許。被視為立場親美的薩科茲表示,法國將扮演美國的忠實盟友,但他也強調,美國有責任領導全球對抗氣候變遷,而法國將以此作為優先施政目標。
歐洲國家也寄望薩科茲能為歐盟整合進程注入新動力。為打破法國於二○○五年公投否決歐盟憲法草案的死結,薩科茲建議由法國國會通過一個小型歐盟條約,俾便重啟歐憲運作。
薩科茲將在十六日就職,新政府可望於十九至二十日成立,他的第一道命令將是在國會大選(六月十日和十七日)前任命新總理。若左派贏得國會大選,棘手的「左右共治」格局成型,他的激進改革綱領可能碰壁。
反薩科茲的示威者六日晚間在數個城市和警方爆發衝突。巴黎巴士底廣場約五千名賀雅爾支持者在得知敗選後滯留不去,三百多名憤怒民眾向警察投擲玻璃瓶和石塊,警方則回以警棍、催淚瓦斯和水龍。部分示威者指控薩科茲為「法西斯份子」。在港市馬賽,警方動用催淚瓦斯驅離約三百名示威者。在北部城市里爾,警方和二百名滋事者發生衝突。在西南部圖盧茲、東南部里昂、東部的南希和梅茲、西部南特也有小規模衝突。
賀雅爾敗選恐將引爆社會黨內部的路線大辯論:一派將敗選原因歸咎於未能堅持傳統左派綱領,另一派則認為應比照歐洲其他社會主義政黨的模式,進一步向中間靠攏。
- May 02 Wed 2007 23:51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經濟發展篇]熱錢湧入 窮人分不到 經濟好轉 沒錢上學孩子卻更多
中國時報 A5/菲律賓專題 經濟發展篇 2007/04/24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這些年菲律賓經濟,就像馬尼拉市塞車一樣,有前進,但很慢,」我駐菲律賓代表吳新興如此形容。而經常跑馬尼拉的商人也形容,「二十年來,除了街上行人穿的衣服不一樣外,馬尼拉幾乎沒不同。」但這種速度,跟周圍的亞洲新興國家相比,不進則退。
搶搭著亞洲新興國家順風車,吸引熱錢湧入,近一年菲律賓股市上漲了約六○%,近三年來馬尼拉金融中心Makati地區的房產更漲了四 ○至五○%;去年菲律賓經濟成長率不過五.四%,今年預估六.一%左右,因為菲律賓國會大選將至,總統艾若育喊出:二○○七年七%,二○○八年八%,二○○九年九%經濟成長目標,菲律賓經濟似乎一片大好。
「那只是幻象!」菲律賓反對派報紙Daily Tribune總編輯NinesO livares指出,菲律賓只是不斷借錢、借錢,經濟被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所操縱,外債占預算比重達四成,政府根本沒有發展基礎建設,而且多數窮人並沒有受惠,「菲律賓的經濟成長沒有意義。」
菲律賓紡織品出口協會主席George T. Siy分析,到目前為止,菲律賓經濟轉好,只是少數人的事。George T. Siy舉例說,房產近來雖好,因很多菲律賓人在海外工作匯回,買低價住宅,買了之後,分期付款繳不起,結果兒子就沒錢上學,因此在菲律賓出現一種情況:經濟轉好,但是沒上學的孩童卻更多。
- May 02 Wed 2007 23:50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經濟發展篇]海外打工 800萬民族英雄撐經濟
中國時報 A5/菲律賓專題 經濟發展篇 2007/04/24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無數菲律賓勞工的苦難、與家庭的悲歌,譜出菲律賓經濟獨一無二的面貌。
菲律賓有一個獨步全球的現象:經濟發展不靠本地企業家資本的積累,卻是靠勞工在海外打工的匯回。沙烏地阿拉伯、杜拜的建築工人、利比亞的油田工人、台灣的看護、香港的傭人、歐洲及美國醫院裡的護士,都看得到菲律賓人民的身影。
年賺百億美金 總統讚揚菲勞
菲律賓人到全世界打工有八百萬人,占菲律賓人口的十分之一。菲律賓總統公開讚揚他們為民族英雄(national hero),他們每年匯回的美金,支撐了菲律賓國內消費,解決菲律賓貧窮,也帶動披索升值。馬尼拉國際機場為這群「民族英雄」開闢快速通關,每年耶誕節假期是菲勞返鄉的旺季,總統艾若育還會親自到機場迎接,並在總統府表揚優秀的菲勞。
菲律賓官方統計,去年菲勞匯回達到一二八億美元,這個數字是菲國去年吸引的外人直接投資廿三億美元的好幾倍,也高於菲國的入超四○億美元。這還只是透過銀行管道匯回,還未包括從地下經濟匯回的。否則,菲勞匯回美金將達到二五○億美元水準。台商黃世模觀察,披索強勢升值,股市及房市的上漲,特別最近平價住宅賣得最好,都與菲勞匯回有直接關係。
最大創匯來源 拆散無數家庭
菲勞對菲律賓經濟貢獻是非常巨大的,菲律賓經濟從來不是依靠出口創匯,出口產品也沒什麼競爭力,因此菲律賓商界有個笑話,菲律賓出口最多的是「人」!這是最大創匯來源。
這玩笑的背後,卻是無數家庭的悲歌。菲律賓經建會副部長Augus to B. Santos坦言,因為菲律賓經濟無法創造足夠的工作,「在馬尼拉沒有工作,只有在台北有工作,只好離開菲律賓。」
幾乎每個菲律賓人都有家人或親戚在海外工作,都得忍受與小孩長期分開。有兩個小孩、來自北呂宋的Vangie,曾在新加坡工作,她一直很遺憾的是不能陪伴小孩成長,有一年小孩六歲了,見到她很怕羞,不認得她,讓她很傷心,Vangie試著對小孩說,媽媽在外面工作賺錢,是為了給他們買玩具!
但在菲律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到海外打工。只有中產階級才有機會選擇到海外打工,到海外打工必須先付一筆手續費,更多的菲律賓人根本付不起。三十四歲、有四個女兒的Andrew在外事單位擔任司機,他很想到海外打工賺錢,但付不起龐大手續費。他盤算著,若到台灣打工,手續費約二萬美元,到沙烏地阿拉伯的手續費較便宜,但工資較低,台灣工資較高,但他的存款只有六千披索,「一天基本工資才三百五十元披索,這裡物價愈來愈高,幾乎很難有存款。」
爭取出國工作 醫生寧當看護
自馬可仕時代,菲勞開始到海外打工,一年比一年多,對菲律賓社會造成最大的問題是,有太多菲律賓人為了爭一個到海外工作的機會而「降格以求」─醫生寧願在歐美醫院當護士,老師寧願到台灣香港當看護,已造成菲律賓社會技術勞動力短缺。
Augusto B. Santos指出,剛開始時,到海外打工多半是司機、工人、傭人、看護等等,「但現在醫生、護士及教師也離開菲律賓,而這也是菲律賓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他認為,確實應該設下一些規定,限制技術勞動力到海外打工的年限。
來自維薩亞群島的Grace Lyn,廿六歲時的她,放棄在家鄉教書的工作到台灣幫人帶小孩。Grace是家裡老大,必須賺錢讓弟妹上大學,但現在弟妹念完書,終於可以賺錢給自己,她下一個國家想去加拿大。菲勞似乎是一個國家走過一個國家,永無止境。
勞力輸出悲歌 政府當成政績
曾在海外打工的Antonio說,所有菲律賓家庭都希望他們的小孩到海外工作,因為這才有機會改變生活,留在菲律賓「No Hope!」他的妹妹學會計,在馬尼拉上班,一個月才賺一萬多披索,還不如在海外照顧老人。本來,Antonio在馬尼拉是在樂團工作,為了小孩,後來他放棄了工作的興趣到海外工作,「這種人生,對小孩好,但對我不好」回顧人生,「什麼都是空,我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
人民的悲歌卻被菲律賓政府當成「政績」。菲律賓政府否認他們鼓勵勞力輸出,聲稱菲律賓人可以自由選擇要在國內工作,或是海外工作;總統艾若育很自傲菲律賓有這麼多民族英雄,沾沾自喜於政府幫人民在海外找到這麼多工作。
亞洲週刊菲律賓特派員李天榮說,平均每天有三千名菲律賓人民到海外打工或是移民,菲律賓人民被迫到海外打工,讓人欺負、看不起,這是國家的悲哀,這個國家的政治菁英,只想自己的利益,犧牲人民,「騙人民也騙自己。」
而這種國內空虛、全靠人民出外打工賺取外匯的經濟結構,似乎永遠看不到希望。菲律賓人民,也只能繼續在此德性惡性循環的結構中輪迴。
- May 02 Wed 2007 23:48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經濟發展篇]僅次於印度 外包大國 去年賺進36億美金
中國時報 A5/菲律賓專題 經濟發展篇 2007/04/24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菲律賓的外包,生龍活虎,」熟悉外包中心業務運作的菲律賓SEIPI工業發展專家Kit Faustino如此說。菲律賓與美國相近文化,口音也接近美國,目前已成為僅次於印度的全球重要外包市場。
馬尼拉市中心Ayala大道的citigroup外包公司樓層裡,晚上十點多門庭若市,幾百個從業人員聚精會神地接聽來自美國的電話,絕大多數是女性,她們具備很好的英文,平均月薪約一萬五千披索(折合台幣約一萬零五百元),去年薪資年成長率達到二○%。
知名跨國公司如HSBC、HP、citigroup最近都紛紛將在印度外包中心移到菲律賓,全球第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去年在菲國設立第一個客服中心,第二個正在籌備中。目前約有七百多家跨國公司在菲律賓設外包中心,call center規模從一千名至七千名都有,外包從業人員估計約十五至二十萬人,其中七○%從事call cent er。
至去年底為止,全球外包產業的總產值大約八百億美元,印度至少包辦四成,菲國不及二成,卻有可觀成長。Kit Faustino說,callc enter不只落腳在馬尼拉,也在宿霧、碧瑤,甚至民答那峨島的那卯;而且除了英語外,菲律賓現在也在發展德文、西班牙文的call ce nter。
外包中心推升菲律賓經濟,因外包中心進駐馬尼拉,使得馬尼拉房產上揚;去年外包為菲律賓賺進三十六億美元外匯,成長五○%,菲國政府估計,隨著外包產業多元化,至二○一○年菲國的外包收入可達一二二億美元,並為菲律賓創造百萬就業機會。
不過,亞洲開發銀行(ADB)卻認為,菲律賓在發展外包中心雖有地理位置的優勢,但是高成本電價、不足教育及低能的政府是不利的條件,因此ADB預估,外包產業至二○一○前只能為菲律賓創造八十萬個就業。
- May 02 Wed 2007 23:47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政治篇]《名詞解釋》EDSA 人民力量革命
中國時報 A2/菲律賓專題政治篇 2007/04/23
【江睿智】
EDSA是馬尼拉市區Epifanio de los Santos Avenue大道的縮寫,這是條穿越馬尼拉市中心的高速公路,路上有一尊聖母瑪麗亞的雕像,一九八六年二月,百萬菲律賓人聚集在此,向上帝禱告,和平的運動,推翻馬可仕政權。從此,EDSA成為歷史名詞,EDSA革命指的正是菲律賓一九八六年二月的人民力量革命。二○○○年底,菲律賓再次以此方式趕走前總統艾斯特拉達,是為EDSAⅡ;二 ○○五年時,艾若育也因涉嫌選舉作票,人民再次在EDSA示威遊行,號召著EDSA Ⅲ。
- May 02 Wed 2007 23:46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政治篇]一停電就知道要發生事情了、整個票箱掉包不是新鮮事 選參議員要兩億披索 怎不惡搞
中國時報 A2/菲律賓專題政治篇 2007/04/23
【梁東屏/馬尼拉報導】
到馬尼拉的第三天,約了幾個當地的朋友談菲律賓政治,提到二○ ○五年那場差點把總統艾若育拖下台的「人民革命第三集」,當時殺傷力頗重的是爆出她在開票之前曾經與菲國選舉委員會主委佛吉利歐 ‧蓋席蘭諾通電話,很具體的提到「必須要贏一百萬票」,最後,艾若育還真的就贏了這麼多票。反對陣營一口咬定作票證據確鑿。艾若育的危機處理是承認有通電話,但只是關心選情,堅決否認有任何舞弊行為;另一方面則安排蓋席藍諾人間蒸發,躲開所有查詢。
那天,因在座都是菲律賓的「老鳥」,我就問,「她(艾若育)真的有作票嗎?」問完後,眾人先呆了半響,結果突然一起爆出笑聲,好像我說的是「火星話」。其實一問完我就知道自己問錯了,只好接受嘲笑。
有關菲律賓選舉買票、舞弊、作票故事還真不少,有些大膽、粗糙到讓人難以置信。譬如說上次總統大選時,竟有整個市鎮開出來的票全投給艾若育。「老鳥一」說,「不是一百、兩百張票,是十幾萬張,你說,有沒有作票」。此外,當局以安全為藉口,把很多投票所設在部隊、警察局裡,「他們在裡面搞什麼,誰知道?」
同樣的,這次選舉前,菲國當局也以防恐為由,派出軍隊進駐馬尼拉貧民區,」「老鳥二」則表示,「其實就像以前台灣部隊『助民割稻』,真正的目的是在為選舉綁樁啦」。
選舉之前的買票,多半是通過鄉、鎮長等「樁腳」邀宴。有位駐馬尼拉的中國記者有次接受參加選舉的菲國友人之邀前往中西部小鎮,就參加過這樣的餐會,餐會結束了,結果大家都沒有走的意思,他滿腹狐疑相詢,友人直說,「等一下,等一下」。不一會兒,就見到有人匆匆忙忙送來一大疊「紅包」,當場發起來。
到了投票當天,則是公然買票。菲律賓的選票是畫有格子的空白表格,一堆候選人的名字則寫在投票所的看版上,由投票者自行填寫,這時就會有人拿著裡面夾著五百到一百披索的「名單」交給投票人「照抄」,其他如重複投票、代人投票等事情也層出不窮。
菲律賓有八千多個島嶼,很多偏遠地區的票箱必須運送到比較大的鄉鎮清點,運送的途中,整個票箱掉包都不是新鮮事。「老鳥三」笑著說,「一停電,你就知道要發生事情了,甚至選監人員不讓換票而被『幹掉』,都是常有的事」。
馬尼拉的資深華人媒體工作者施能炎表示,菲律賓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政治當作生意做,選眾議員要花五千萬到一億披索,參議員高達兩億,就算是市議員也要花到一千五百萬上下,「投資這麼大,怎麼會不亂整?」
- May 02 Wed 2007 23:41
[轉錄][中時電子報][菲律賓專題政治篇]黑金治國 誰當總統都一樣
中國時報 A2/菲律賓專題政治篇 2007/04/23
【江睿智/馬尼拉報導】
前言:菲律賓,曾經是東亞僅次於日本的強國;曾經是亞洲的民主櫥窗。
數十年前,當時台灣人想到菲律賓賺美金,台灣電視明星都想嫁到菲律賓。但幾十年下來,菲律賓不僅被亞洲四小龍趕過去,連中國大陸、越南的經濟成長動力都已超越菲律賓,菲律賓為何如此戲劇性的由盛轉衰?
菲律賓的民主一直為全世界所關注。一九八六年二月,百萬菲律賓人民集結在EDSA(乙沙大道),以肉身抵擋坦克車及車隊,以「人民力量」推翻馬可仕政權,舉世震驚。二○○一年時,菲律賓人再次以「人民力量」趕走前總統艾斯特拉達。但菲律賓人民因此戰勝獨裁、獲得民主、趕走貪腐嗎?
菲律賓政治充滿戲劇性。即將在五月十四日舉行國會大選,菲律賓再度成為國際焦點。本報特別製作菲律賓國家專題,從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層面,探討菲律賓人民這二十年多來的轉變及處境。菲律賓民主經驗一直是西方世界的借鑑,對於台灣初萌芽的民主及未來國家發展,更有莫大警示。
Dirty! Dirty! Dirty!
「菲律賓的政治是很骯髒!政府高層、官員、警察都貪汙!」在菲律賓,知識分子、年輕大學生、甚至計程車司機,都是如此無力地描述自己的國家。
軍方影響政局 亞洲第一貪汙國
聖母瑪麗亞的巨大雕像,正以慈善面容,擁開的雙臂,凝視著她腳底下的菲律賓。這裡,菲律賓人民曾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獨裁腐敗的馬可仕政權(EDSAⅠ)、貪汙的前總統艾斯特拉達(EDSA Ⅱ)。現任總統艾若育正是在此宣示就職,紀念文上寫著:「團結的菲律賓人民,憑藉著他對上帝及國家的愛,在這裡創造歷史。」
但,民主與正義卻沒真正降臨菲律賓。廿一年來,菲律賓領導人從未擺脫貪腐的控訴。艾若育前年被指控在二○○四年總統選舉作票、丈夫貪汙,正召喚著EDSAⅢ風潮。國會議員可以收買,買票作票司空見慣,菲國曾被選為亞洲最貪汙的國家;軍方依舊影響政局,菲律賓仍是政治暗殺最嚴重的國家,這都是「公開的秘密」。
槍、錢、暴徒 諷刺畸形的民主
民間社會有個諷刺的比喻,說菲律賓民主有3G:槍(guns)、錢(gold)、及暴徒(goons);當年馬可仕時代,只有馬可仕可以如此,現在民主恢復了,卻是每個政客都可以做這些事。
菲律賓經濟曾是東亞中僅次於日本的強國,至今卻無力發展自主性工業,每十個中就有一個菲律賓人被迫離鄉背井,總計八百萬菲律賓人到世界各地打工養家;至少三○%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下,每日生活花費不到一美元。菲反對派報紙Daily Tribune總編輯Ninez Oliv ares說,「菲律賓政府希望人民一直貧窮,這樣才能維持現有貪汙系統,才能控制選票!」Ninez Olivares批評,菲律賓經濟成長是在掌控經濟的十八%的人,八十二%的人並未受惠,「菲律賓經濟只是幻象,並非真實。」
換一個貪一次 人民再被剝層皮
「人民的力量?沒有用!」四十歲、曾在海外打工的Antonio說,「都一樣!誰做總統都一樣貪!」對他來說,馬可仕時代或許較好,「馬可仕家族已經夠有錢,貪夠了,換一個又貪一次,人民再被剝一層皮,愈來愈窮!」他說「對多數菲律賓人來說,已不在乎政治,窮人並沒機會變成富人,no hope!」他話中滿是無奈悲傷。
來菲投資三十年、EDSAⅠ及EDSAⅡ發生時都在現場的台商黃世模認為,EDSAⅠ及EDSAⅡ是因軍方擺不平、而可以成功,也是因軍方勢力倒過去,「整個都是菲律賓社會既得利益分配的結果。」貪腐結構與動盪的政治,影響菲律賓經濟,「我看過很多外商,不來了、撤走的,跑掉的,」在一九八六年前後黃世模被迫關掉工廠,「這幾十年,菲律賓的改變非常少,進步非常慢。」
菲華商總會理事長蔡聰妙說,和平的EDSAⅠ,菲律賓應要得和平獎,世界也很讚揚菲律賓,但菲律賓經濟卻走下坡,艾奎諾夫人執政期間,有九次軍人政變,「一個國家如何經得起?人民到現在還是這麼窮!」
曾挺著身孕隨著家人參加EDSAⅠ的菲律賓大學教授AlieenBav iera認為,人民力量有助於菲律賓民主,那是另一種表現團結的方式。但她認為,菲律賓群眾社會運動背後往往都是有人在策畫,人民反成了傀儡;而另一位為了反馬可仕獨裁而參與EDSAⅠ的菲律賓大學教授Edgardo E. Dagdag則說:「表面上是人民力量,實際上卻不是真正的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悲鳴 苦盼政治乾淨點
人民力量並沒有改變菲律賓壟斷、貪腐的政治結構,人民力量其實只是唯一能表達悲鳴的自由。
Charlerne在De La Salle大學念傳播,現是菲律賓電視台兩個節目的主持人,她全家都想搬到國外,只有她想留在菲律賓,她參與二○ ○一年的EDSAⅡ,她說,「在菲律賓,富人只跟富人,窮人只跟窮人在一起,但在EDSAⅡ,窮人與富人是在一起的,那很真實!」Charlerne說,菲律賓人民很善良勤奮,國家發展不起來,問題在政府貪汙腐敗。她的願望很微薄卻很艱難,希望她的國家能變乾淨點 ─環境乾淨,政治也乾淨。
- Apr 25 Wed 2007 07:11
[轉錄][自由電子報] 法大選 薩科茲、賀雅爾決戰五月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法國二十二日晚間結束第一輪總統大選,右派「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茲一如選前預料,囊括候選人中最高的三成票數,選前民調居次的社會黨候選人賀雅爾,也無意外地以兩成五八得票率拿下第二,兩人將於五月六日的第二輪投票中一較高下。雖然中間派的候選人貝胡落居第三,但決選法國面臨左右兩派對決局面時,他的中間派票源,預料將是決定結果的關鍵因素。
投貝胡的七百萬選民成關鍵
此次選舉投票率高達八成四六,創下四十年來新高,「世界報」盛讚,這是法國的「民主覺醒」,預料第二輪投票時也將出現高投票率。兩大陣營的候選人得票數相當驚人,薩科茲得票率高達三十一點一一%,是繼龐畢度總統後、四十年來最高的一次,賀雅爾二十五點八四%得票率,也是一九八八年社會黨總統密特朗後,社會黨票數最高者。
選後IPSOS的民調顯示,挾著首輪的領先優勢,薩科茲決選階段預料將獲得五成四票數,擊敗得票數四成六的賀雅爾;專家也預測,首輪選戰著重在極右派候選人勒班主導的移民與國家認同議題上,但決選階段的關鍵,將取決於七百萬名投票給貝胡的中間選民。
僅獲一成八票數的貝胡雖屈居第三,但他宣稱,他的選戰已改變了法國政治,而他到二十五日才會表明支持對象。法國「快報」的編輯巴比耶則說,「第二輪將在貝胡的選民間決定」。首輪結束僅僅二十四小時後,賀雅爾與薩科茲陣營已計畫於二十三日舉行造勢晚會,爭取支持貝胡的中間選民。
保證進行經濟革命並遏止犯罪的薩科茲選前穩固基本盤後,借用民族陣線領導人勒班的移民與國家自豪辭令,搶攻極右派票源,此項策略明顯奏效,勒班的得票率跌至只有一成一。
但薩科茲相當了解,決選階段將是對他個性的公投,他被左派攻擊為善變、危險的獨裁者,有撕裂社會、激起恐懼之虞,競選海報甚至被人寫上「法西斯主義者」,畫像也被畫上希特勒式的鬍子。
二十二日晚間,薩科茲的勝選演說語調謙虛地讓人懷疑,他故意提及將保護所有「擔心未來」、覺得「脆弱易受傷害者」,以勞工、工匠與農人及「惱怒的法國」為訴求,提供「新法國夢……沒有人會再擔心其他人」的「友好共和國」,刻意模糊有關選民擔心的辯論。
自比為現代聖女貞德的賀雅爾,則在進入第二輪大選後意有所指地說,她想要不用「殘酷手法」來改變法國。
自許社會正義捍衛者的賀雅爾說,「我拒絕培養恐懼」,還說她相信「公正的政府」,法國不應該「被最強硬或最殘酷的法律統治」,並保證讓不景氣與衰退撕裂的法國重展笑顏。
法大選時程
五月六日:第二輪投票,取得最多選票者成為法國新總統。新總統指派總理與內閣,法國準備六月進行國會大選。
五月十七日:現任總統席哈克卸任,新總理與新(暫時)政府就職。
六月十日:國會大選首輪,候選人需取得過半選票才能贏得席次。
六月十七日:國會大選第二輪,在首輪選舉中未決定席次的選區,由得票最高的兩人進行決選。
六月二十五日左右:總統可能在選後改組政府,如果新國會多數是總統的反對黨,將選出一名新總理,指派反對總統的政府。目前尚未有國會選舉在總統大選後產生過這種「共治」情況,但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整理︰編譯鄭寺音)
- Mar 22 Thu 2007 03:01
[轉錄:朝鮮日報] [社論] 安倍要學習村山富市正視歷史的態度
[社論] 安倍要學習村山富市正視歷史的態度
朝鮮日報 (2007.03.22 15:20) 前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說:“日軍設立慰安所是不容辯駁的事實,日本政府要對此負責。”他說:“爭論日軍是否介入慰安婦強制招募是毫無疑義的事情。”反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說“沒有證據和資料證明強征慰安婦行為”和日本政府上周稱“沒有證明軍隊和官憲強征的記錄”等言論。
村山富市在擔任首相時的1995年8月15日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周年,發表了反省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村山談話”。他說:“由於我國過去的殖民地統治和侵略,給很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的國民造成了巨大損失和痛苦……借此機會,我再次表示深切反省之意,並真心道歉。對所有犧牲者表示深深的哀悼。”韓國和中國等鄰國將繼1993年承認日軍強征慰安婦並為此道歉的“河野談話”後發表的“村山談話”視為日本對歷史的反省,認為與日本建立面向未來的新關係的時機已經到來。
但小泉純一郎上臺後,不但參拜供奉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而且還否認日軍強征慰安婦。推翻了10年前以日本政府的名義進行的反省。收回了面向未來對鄰國伸出的和解之手。村山富市說:“隨著政界進行世代交替,出現了一些不正視歷史的人。”
安倍在去年10月就職後,面對與韓國、中國的首腦會談,表示將繼承村山富市談話的精神。但短短幾個月後就一一推翻日本政府對歷史的反省,走上了與村山富市談話所承諾的“排斥唯我獨尊的新民族主義,促進國際合作”相反的道路。